当前位置:K88软件开发文章中心电脑基础基础应用20 → 文章内容

?今日视点:小乡村里大智慧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华军  来源:华军资讯  发布时间:2019-3-19 22:24:33

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讲究的是一个“实”字,基层党组织就需要在引领乡村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等工作中见真章。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解放思想,调动农村资源要素,让广大农民迸发出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改变生活的创造性。并在此基础上,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广大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真正让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领头羊。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践证明,一个扎根实际、勇于创新、苦干实干的基层党组织,一个依靠并团结广大群众的党组织,可以实现以党旗红带动乡村兴。(贾泓)故事传真鲜花装扮的边麻生活5月29日,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的花海内,工人们为装饰村中的绿水青山紧张地忙碌着,今年花海将增加滑索等项目并在6月20日左右正式营业。这一天,村民李生林与妻子麻迎梅起得格外早。他们找到自家农家乐餐厅的钥匙,打开房门开始打扫这几间已经闲置了整整一个冬季的房间。原来,已经得知今年花海新变化的夫妻,想到再过20天农家乐将迎来新的客人,决定从今天开始将农家乐再精心布置一番。正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了爽朗的说话声:“去年你家农家乐的收入咋样?”原来是村委会主任李在德过来了解情况。2017年,李生林夫妻二人贷款6万元投资9万元在家中加盖一座108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六间房屋里放置7张餐桌,麻迎梅就是这里的“主厨”。6月,随着边麻沟花海的绽放,麻迎梅将亲手制作的十字绣作品“家和万事兴”装裱后挂在农家院的墙上,“生林农家院”正式开始营业。麻迎梅每天早上起床便着手准备苦苦菜、苦菊等凉拌菜的食材,客人点菜后再根据需要准备烤土豆、洋芋酿皮等农家特色菜肴,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生意红火时,游客们需要打电话预定才能保证就餐。有些客人就餐后会索要订餐卡,然后介绍给其他朋友。”谈起自家农家院的发展,麻迎梅的脸上满是骄傲:“顾客增多后,我们夫妻二人根本忙不开,就从周边村上雇了两名服务员。除去各项成本,2017年农家院的收入也有4万元了,再加上我家种植当归的2万元收入,我们只用了一年就把贷款还清了!”听到这里李在德竖起了大拇指:“去年咱们村像你们一样经营农家院餐饮的农户就有40户,家庭宾馆也有10户。村两委统一规定各类餐饮的价格,还严格监管农家院使用的食材,咱们村的旅游环境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呀,还上过不少媒体呢!”听了这话,李生林自信地说道:“咱村出名我知道,但是咱不能骄傲是不是。今年是我开农家乐的第二个年头,虽然去年生意不错,但我们俩还是打算再改进改进,重新布置布置这几个餐厅,然后再加几个新菜。就凭咱们村新加的几个娱乐项目,我就对今年的生意充满信心啊!”告别李生林夫妇,走在洒满阳光的村中,李在德听到了阵阵笑声。原来是一部分村民在山前的小溪边查看景观改造情况时,聊起了这几年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好的边麻沟里,村民们的笑声也从未停止过,边麻沟的生活就像花海的主题一样——幸福像花儿一样。(贾泓)今日视点5月的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里一片“绿”的生机:蔬菜梯田像一层绿色的地毯装点着村庄外的山坡,一颗颗蔬菜幼苗挺着腰板,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村民们小心查看着幼苗的生长状况,仿佛观察需要精心呵护的孩子……此时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正在为“彩色”忙碌:精致小木屋、沙沙摇曳的青山密林,清澈的小溪,铺上鲜花的山坡……十余名工人在庄廓外进行山水景观改造,花海内的工人或架设新布置的拱门,或栽种和摆设鲜花,一片繁忙。两个村庄,两种“气质”,但村民们脸上憨厚朴实的笑容却是相同的。成就此景的,是二者转型发展振兴乡村的大智慧。种植业:打破传统不走寻常路5月30日,苏尔吉村村民王顺来到蔬菜田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他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去年通过种植油菜、西兰花和大白菜等,收入9万余元。今年,他又用6公顷土地种植了菠菜和当归。别看他现在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是一个“蔬菜专家”。但过去的生活,却是另一番模样。2000年以前,这里的村民还种着麦子、洋芋、油菜老三样。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上任后,决定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在村中发展蔬菜种植业。他先自掏腰包学习种菜技术,并试种了2.67公顷荷兰豆,当年卖了近5000元。村民看到了蔬菜种植的可行性,纷纷加入。村里随后又试种推广了优质菠菜、胡萝卜、大白菜、食用百合等适应当地气候的露天蔬菜,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王顺就是通过推广蔬菜种植实现致富的。在此以前,他靠仅有的1.3公顷土地维持生计。合作社成立后,他带来了品质优良的菜种、地膜,还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根据市场需求指导蔬菜种植品种。王顺的技术不断提升,家中蔬菜种植规模也逐渐扩大,一家人迎来了新生活。“不走寻常路”的苏尔吉村,已注册登记了“苏尔吉牌”商标,露天蔬菜种植面积达173公顷,2017年,全村生产蔬菜500吨,人均纯收入也由2000年的700元增加到了9600元。同时,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全村积极打造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蔬菜产业一体化销售平台,建成500吨保鲜库2座、蔬菜加工包装车间1处,2000吨交易大棚1座、蔬菜直销点6处,打通了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旅游业: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5月29日,边麻沟村村民邓玉邦一家正在忙着扩建自家的“书香农家院”,凝聚了一家人心血的农家院就像他们的生活,一年一个样儿。他们开办农家乐,转变致富方式的契机,还得从村里发展花海旅游说起……边麻沟村的耕地以坡地为主,以前村民靠天吃饭。2015年,村“两委”班子认真谋划,决定利用村里森林资源优势打造乡村“花海”,并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发展乡村旅游。说干就干,边麻沟村以村民入股形式流转土地40公顷,栽植了福禄考、地被石竹、荷兰菊、美国紫苑等各色花卉。并先后完成道路硬化3400米,停车场硬化13000余平方米,建成观景台3座、中心花坛2个、休憩长廊等配套景观,推进了景区上档升级。2016年7月,边麻沟花海景区正式开业,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边麻风光,摇身一变成了全省走红的旅游景点。仅3个月时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40万元。2017年,游客量达50余万人次,门票等收入近300万元。同时,带动了40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视点:小乡村里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