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如何加精准粉丝,一个巧妙实用的方法!
- ·下一篇文章:Axure教程:全屏下拉菜单导航交互效果的原型设计(附源文件下载)
今日头条黑公关愚弄大众:利益驱使下或将玩火自焚?
原标题:今日头条黑公关愚弄大众:利益驱使下或将玩火自焚?近期腾讯和今日头条可谓是冤家路窄,你一拳我一脚的互相招呼。在5月30日晚间,结合儿童节的热点,今日头条客户端在用户手机里弹出了一则题为《新华网: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的新闻,随后,这篇文章被不少网络媒体“转载”,转载来源有的是“新华网”,有的是“新华社”,甚至还上了微博热门榜。那么今日头条的这番动作能否站得住脚,又什么目的?是否又是此前事件的延续?偷梁换柱操作明显:指鹿为马意欲何在事实上笔者印象中的今日头条,往往依靠“爆炸性”“博眼球”的内容来吸引用户。常常为了追求点击量编造夸张的标题,甚至是会发布不经任何来源求证的虚假新闻。但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这次今日头条找到了其所谓的“新华社”作为背书。于是笔者对此次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笔者通过查阅和研究发现,此篇文章的原文并非来源于新华社,而是来源于新华网,但是不知为何在今日头条中,文章摇身一变成为了新华社发布。要知道新华社和新华网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知名互联网人葛甲表示,“普及下知识,新华社和新华网是不一样的,大不一样,不能把两者混淆。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新华网则是一个上市公司,经营单位,两者的内容也并不是全部互通的。头条拿新华网的文章当新华社的推出来,不妥啊,呼吁对中央级网络媒体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出现。”那么作为一家几乎天天都要推送新华网、新华社新闻的专业媒体,把文章出处搞错那可是重大失误,所以其是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区别的。并且在稿件首发后在及短时间内出现多个版本的变种,内容非常混乱。有的版本带新华社电头与日期,有的版本不不带电头日期,有着比较明显的“操作”痕迹。并且原文的题目是:《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这与今日头条中《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也已相距甚远。在笔者看来,原文题目针对的是网游这个内容体现形式,而在今日头条中的文章,针对的却是一家企业。退一万步,笔者将其当做这是一篇严重失误的文章,那么在寻找责任人的时候,却也并未找到文章中的任何署名,作为新闻没有记者、作为评论没有编辑,并且唯独这一篇没有。这使得文章的“操作”痕迹越来越多,其幕后主使者今日头条也慢慢浮出了水面。且不说规范的新闻操作需要核实信源、辨别真伪,也不提为何这篇稿件一出现今日头条就突然进行大量推送。单就篡改出处(新华网改成新华社)、篡改标题(管住网游变成直指腾讯)、强行扭曲文章立意的绑架式做法,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有把重要喉舌当枪使的用意。拿喉舌当“枪”使:舆论操控力或将损害用户利益和商业正气如要探究今日头条黑公关背后的动机,还是要从商业利益的角度分析。毕竟市场蛋糕就那么大,在利益和资源面前,谁都不愿意退步。今日头条旗下的抖音在流量红利干涸的时期,确实做到了脱颖而出,但为了争取到更大的蛋糕,今日头条私下不断的小动作、不断制造话题,竭尽所能抹黑腾讯的作法,却严重损害了互联网行业的良性竞争环境,以及用户的利益长此以往恐怕会落得引火自焚的下场。今日头条此次愚弄了广大网友的黑公关套路,再次显现了这个平台对舆论的操控和对公众情绪的引导的可怕能力。其在此次事件中,从抓取新华网不署名文章、篡改标题、大范围推送至用户。短短一个小时内,迅速引燃了舆论,与此同时,微博上也开始出现了“新华网批腾讯”的热搜话题。四个小时对于事件的评论就已经突破两万。但惊人能力的背后却是,今日头条通过算法机制、激励机制带动平台作者进行偷梁换柱的报道。诚然,商业避免不了竞争,但竞争上升到无底线,肆意操纵舆论、煽动公众情绪,通过恶意的抵毁、中伤来打击竞争对手的卑劣手段是无法得到大众认可的。谣言、毫无事实依据的言论攻击对企业的伤害极大,俨然已经成为商业社会的一颗毒瘤,类似此次今日头条的舆论操作行为,正走在危险边缘,不仅坏了媒体的规矩,又再次突破了自身本来就不高的底线,还拉低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整体道德水平,也损害了互联网商业的正气。而用户或许是最大的受害人,此次今日头条居然将自家产品投入了舆论方向的争夺战中,严重损害了用户的产品体验,甚至将本应属于用户的媒体平台,打造成了其恶性商业竞争的“枪杆”。用户不仅失去了媒体平台,更面临情绪被他人左右、所见事实被他人篡改、所发评论成文平台帮凶的尴尬处境。资本市场明里暗里的竞争是避免不了的,有竞争的压力才能有更好的产品输出。但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顺应需求变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在用户价值至上的互联网行业,此类事件长此以往,今日头条将亲手砸了自己的招牌。
今日头条黑公关愚弄大众:利益驱使下或将玩火自焚?